古語有云,不吃五月糭,寒衣不入籠,隨着天氣越來越炎熱,濕熱的空氣,瀰漫着糭葉的清香,一年一度的端午節,快將到來,又是時候,好好品嚐一年一度的節日美饌:糭。
據歷史記載,戰國時期,秦國攻打楚國,詩人屈原感到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,於五月五日懷石投泊羅江而死,後人為了紀念他,往江河投祭食品,但都被蛟龍搶走,而蛟龍卻忌憚樹葉和五色絲線,所以人們把米,用糭葉包成糭子來祭祀屈原,發展為端午節的傳統。
端午食糭的風俗,千百年來,歷久不衰,流傳到日本及東南亞諸國,發展成為不同面貌的糭子,而在中國,不同地區,也有截然不同外貌的糭子,由材料以至糭葉,都有很大的差別。
北京糭子個兒大,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,用上糯米或大黃米,多以紅棗、豆沙做餡;南方的廣東糭子,呈金字塔型、條形與三角錐形,鹹甜均有,甜的包括梘水粽和豆沙粽,鹹肉粽包著糯米、鹹蛋黃、五花肉和綠豆,有的還會加入冬菇、蝦米、瑤柱、栗子、花生等餡料,風味鹹鮮,廣東還有很多地區特色糭子,如肇慶裹蒸粽、台山粽、中山蘆兜粽等等。
延伸閱讀:米芝蓮星級餐廳大廚大談最愛的家鄉暖心食物和其自家版本